新手必读

BDSM与暴力行为的分界线

有的时候,一些人会把新闻中的虐待、性袭击等暴力行为击视为SM行为,这种低级错误随着BDSM在大众文化中传播和人们床笫之间情趣的增加已经很少发生。但是有些情况仍会让部分人发生混淆,它们多数发生在BDSM实践之中。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BDSM同好称之为“约调”的行为之中,及参与者在约定好的时间与环境实践BDSM。项目包括但不限于捆绑、鞭打、拘束等等,有时这些行为会涉及性,有时则完全无关。

之所以会被混淆,是因为“相约进行BDSM行为”这个大前提会让不明就里的人将约调中的发生的暴利事件和约调中的BDSM项目混在一起看待,甚至有时会认为接受BDSM项目就等于接受了要被无条件的暴力对待。

这是一个很大谬误,但对于部分不了解BDSM和初窥门径的新人来说,确实很难说清分暴力行为与SM行为的界限。

那么如何才能简单区分暴力行为与SM行为呢?

答案可以很简答,就是看参与者有没有同意和知晓这个行为的发生。

但要从理论方面详细解释起这个答案则没这么简单,我们可能要先回顾一下BDSM的产生历史。

SM定义产生的时候是涵盖所有施虐与受虐行为,其中也包含强迫、虐待、袭击等暴力。但这种用法到了20世纪就已经产生了变化,SM的定义变成了在符合社会基本行为准则与价值观基础之上的一种实践游戏,其中的暴力行为也因为不符合基本价值观并且违法而被剔除出了SM定义。

到了80年代,“安全、清醒、共识”(SSC)的三原则口号受到SM人群的追捧,用来解释SM行为与暴力行为的分界,既在参与者安全、有独立意识并全部认同的情况下发生的是SM行为,不满足其中一点则不是。

到了90年代,为了涵盖更多项目与人群,也是为了和原始SM定义做更为明确的切割,SM被加上了代表捆绑和戒律的两个字母,变成了BDSM。

随着时间的推移,三原则中的安全与清醒不断受到人们质疑,因为每个人对于这两点的认知和定义并不相同,仅靠两个单词很难去建立准则,于是风险共知的认同实践(RACK)理论逐渐取代了三原则。

可以说,界定SM与暴力的准则不断在变化,但是始终没变的有两个字:

认同(consent)

这也就是区分SM与侵犯虐待最简单的分界线。

关于认同,比较公认的一句话可以解释它在BDSM中作用:“所有BDSM行为必须经过全部参与者的认同,否则就不是BDSM。”

如果没有认同,这个行为可能是虐待,可能是袭击、骚扰,也可能是其他违法或者不被BDSM人群认可的行为,总之它不是BDSM。

而认同在实践的过程中,又有两个普遍接受的辅助准则。

不是既否(not a yes means no)

否既是否(no means no)

不是既否:没有明确的肯定就代表不能做。比如在实践中,“你接不接受XXX”这种问题,如果没有获得一个明确的“可以”回答,就表示不行。像“也许”、“可能吧”、“让我想想”之类的没有明确的回答,都与“不行”是一个意思。

这代表着对于认同百分百的尊敬,容不得一点马虎。而实践过程中,可能一点点马虎就会让双方发生分歧,将BDSM行为转变成暴力或者其他有争议的行为。

否既是否:“不行”就是“不行”,得到这两个字后,就不要有任何与之相关的计划或是试探,任何希望引导或是推动到这个项目或界限的想法都是危险的。如果进行尝试,则又可能将BDSM行为转换成其他。而如果死缠烂打的希望对方接受,则可能会变成一种骚扰。

也许在长期关系中,一开始不行的项目或者界限可以被突破,但这需要参与者对于这种推动行为的全部认同。

可以说“认同”是这个十分微妙的东西,可以很具体,具体到使用单个器具的同意与否;也可以很广泛,只是对大前提的沟通。但认同是必要的,是双方确认、互相理解的象征。

有些情况下双方并不喜欢进行如此细致的沟通,这也会让整个过程失去惊喜和部分乐趣。于是“安全词”在这种情况就显得至关重要,它可以让任何一方在感觉BDSM行为即将转化为伤害行为之前停止。如果说认同是预防转化,那么安全词则是中止转化的急刹车。

很多人喜欢把安全词放在一个很高的位置,这在实践当中却是各自情况各有不同。但是有一点却无法否认,安全词也是建在认同基础之上的。可以说,没有认同,就没有安全词。对于不设置安全词的人来说,他们也许可以没有安全词,但不能完全缺少没有安全词的认同。

当然,所谓的BDSM准则并不是法律,没有行文,也没有数据支持的广泛共识。它更多是约定俗成,甚至只是一个我们觉得可以让很多人都接受的准则。但在实践过程中它确实有用,那些会被多数BDSM同好鄙视、谴责,引起纠纷或者触犯法律的行为基本都是因为没有认同而导致的。

所以无论你是BDSM同好,或者仅是看到此类故事、新闻的路人,请记住并尊重这个区别BDSM与暴力行为的分界线。

认同

有了它很性感,没有它很致命

九爷
我还没有学会写个人说明!
查看“九爷”的所有文章 →

发表回复

相关推荐